生物填料的外型及布置尽量减少或避免在除臭装置内出现的气体短路,生物填料的体积可提供足够的接触面积及足够的接触时间以完成有效的生物降解。并配有适当的养分和缓冲剂来达到预定的作用,使用期间不需要添加任何营养液。填料具有调节pH值的措施和能力,而无需添加酸碱液。填料是不易腐烂的,且能吸水,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挂膜,且具有较大的空隙率和较强的吸附能力。生物填料本身具备耐酸碱和调节酸碱的功能,无需另外添加调节溶液。
生物除臭填料有哪些?
国内使用的生物填料按材质可分为无机填料、有机填料和复合组合填料三类。
无机填料主要有多面空心球、鲍尔环、拉西环、陶粒、火山岩、陶粒等。
1、无机填料可以作为微生物挂膜和生长的载体,但本身不含有生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需在运行过程中定期额外为微生物补充营养。另外,由于无机填料比重大,对塔体的强度要求高,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工程投资。
有机填料主要有树皮、竹炭等。
1、有机填料其自身可为微生物提供有机质作为营养源,在运行过程中无需额外为微生物添加营养物质,但有机填料在生物滤塔内会腐烂,因而其强度会降低,最终使滤床填料板结,气流短路,运行阻力增大。
复合组合填料,顾名思义就是在生物滤塔内混装无机填料和有机填料。
复合组合填料虽集合了无机填料和有机填料的优点,但无机填料和有机填料的固有的缺点仍然制约了生物滤塔的经济性、净化效率和使用寿命。
怎么挑选合适的生物除臭填料?
1、材质问题,无机填料具有合适的强度与稳定性,但因其自身材质中缺乏营养成分,臭气处理过程中需要向填料上生长的微生物额外投加养料,导致运行成本增加和工艺复杂;又因其自身比重较大,对除臭系统整体的结构强度要求较高,使得工程建造的初始投资成本偏高。而有机填料在运行过程中可不断自行向微生物提供营养成分,但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其内部物质的损耗、溶解将导致填料层的腐烂、板结、坍塌,造成系统阻力增加,严重影响臭气处理的效果,同时对工艺的安全运行亦造成极大的隐患,因此需对其进行定期的补充或更换,增加运行负担。复合填料虽将有机填料、无机填料进行混合,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各自的不足,但因两种材质的自身局限,最终难以在建造投资、运行投入、安全稳定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2、缺乏针对性,国内常用的无机填料虽可用作气体处理中微生物挂膜和生长的载体,但其大部分是从化工生产或污水处理行业移植过来,并非专用的应用于气体生物除臭生物填料,其化学性质、比表面积、孔隙率等关键因素并不适宜用作气体生物处理的理想状态。这类从其他行业移植过来的填料本身对气体处理尚未达到最佳的适用性,在处理极端场合下的气体时其局限更为显著。此外,国内使用的生物填料在微生物挂膜过程中,通常没有考虑根据不同类型的处理气体在填料组成、结构、特性等技术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针对不同的处理对象,选择使用不同的生物填料,从而在优势菌种筛选、培养、驯化、投加相应的促使菌种生长繁殖的选择性物质等方面制定相对应的操作方案,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是所有处理对象都选择几乎相同的生物填料,这种针对性和适用性的缺乏往往为工程初始运行增加负担,也导致工程调试周期延长,处理效果不尽人意。
3、缺乏兼容性,无机填料具有性质稳定、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的特点,但因其材质中营养物质缺乏,需要在运行过程中周期性投加养料以确保微生物的活性,使工程运行成本增加;有机填料中含有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但这也导致其具易损耗、易板结的弊端,维护的投入较大;复合填料虽将两者混合,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缺陷,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空气处理生物填料仅仅处于一种满足大多数废气处理能力,但依旧依样学样的阶段。迄今为止,在臭气处理生物填料的技术开发方面真正下大力气投入,针对生物填料应用所涉及的不同处理对象而研制、生产具有独特性能的生物填料的研究性和开发性工作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即国内对于应用于生物除臭领域生物填料的研发尚出于起步阶段。
陶粒填料,其主要用于污水处理和建筑保温隔热,如果应用在废气处理方面,尤其是生物除臭领域,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闭孔结构,不利于营养膜涂覆和渗透;
(2)表面光滑,不利于微生物挂膜;
(3)没有酸碱度调节功能;
(4)填料经过高温焙烧,没有有机营养。
尽管目前大多生物除臭工艺中填料的组合形式多样,各家有各家的特点,但面对整个环保废气除臭领域,组合填料的部分还有待市场的广泛实践应用,从而促进生物除臭法中组合填料的进化与淘汰。组合填料提高了去除恶臭效率,缩短了启动时间,增强了抗冲击能力,不容易堵塞,具有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制备简单、可靠性强的优点,实现了垃圾恶臭的有效控制,适用于污水和垃圾处理场、屠宰场、养殖场及化工厂等场所。